流轉350畝山地發展立體農業
  □本報記者 鐘美蘭 吳夢琳
  10月10日,普格縣東山鄉高峰村海拔2300米的高山上,稀稀落落生長著核桃樹,高峰村大學生村官楊志埋頭挖附子。
  “去年跌到2元,採挖後,今年又重新長出來的,一斤4元。”楊志說,這是他打造立體農業的一部分,流轉350畝山地種植核桃,樹下種植經濟作物,林中搞養殖。
  楊志,35歲,德昌縣阿月鄉阿月村人,5年前,他放棄林場副場長職位,選擇當大學生村官,如今是高峰村代理村支書。“當大學生村官,讓我有了另一片天地,讓我安心扎根在這裡。”楊志說。
  選擇當大學生村官
  2001年,楊志畢業後在喜德縣冕山鎮林場當副場長,月薪800多元,可他頭腦靈活,利用在場內學習的技術,自己搞起了育苗基地。“那時正值退耕還林的黃金時期,全州苗木供不應求。”楊志說,工資加創收,一年輕鬆可掙二十幾萬元。
  2004年,他在德昌流轉了2800畝土地種植桉樹,桉樹三年成林,按當時價格保守計算,一年有560萬元的收入。然而,次年德昌遭遇旱災,僅有500株桉樹存活下來,楊志瞬間虧得血本無歸,“投入的100多萬元,除了自己和父母的,還有28萬元的外債。”
  2009年,偶然看到大學生村官的招聘啟事,其中,政府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貼息、擔保的政策讓他眼前一亮。“那時候我的工資每月1300元,即便不吃不喝,外債也要近二十年才能還完,還是得創業。”楊志說,當大學生村官無疑最適合,一方面每月有1700元的補貼,另一方面可自主創業。最終,楊志到普格縣東山鄉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。
  流轉350畝荒山創業
  2010年2月,楊志擔任高峰村村主任助理半年後,他迎來了第一個大單——普格縣某條道路的行道樹,需要7萬株綠化樹,僅這一單,他就凈掙20多萬元,到2012年底,他已把債務清完,還積累了創業資金25萬元。
  2012年,楊志看中高峰村荒廢了8年的350畝荒山,他以8萬元的價格將它流轉過來,準備打造立體農業。很快,1.39萬株核桃樹種了下去。
  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,楊志深刻體會到路不通、電不通、水不通帶來的諸多不便。去年,楊志引進附子,在核桃樹下種了80畝,可是待收穫季節,附子價格跌至2元/斤,當時又逢涼山雨季,山路難行,附子運出去每斤還要虧1角。
  於是,楊志出資8萬元,將羊腸小道擴寬成能通車的大道;去年7月,他又幫村裡解決了供電問題;今年6月,村上爭取到安全飲水項目。
  “幫我們通路、通電,這個大學生村官不錯,我們相信他,要跟著他走。”村民阿爾子機說,當楊志動員大家種核桃樹時,他把僅剩的4畝地全都種上了核桃樹。
  在高峰村的路越走越寬
  產業的起步,村民的認同,去年年底,楊志被任命為高峰村代理村黨支部書記,這讓他有了扎根的想法。縣農業局想借調他為技術人員,他婉拒了。
  今年8月,楊志先後引進山東綿羊4只和200多只烏骨雞,不斷豐富著立體農業。這時,普格縣農業局又向他伸出援手,繼去年扶持10噸複合肥之外,今年又提供了4.2萬元的魔芋種子。“魔芋和核桃產量起來後,我們都可以做精加工。”楊志說,在高峰村的路越走越寬。
  據東山鄉黨委書記乃古好日介紹,東山鄉是傳統農業鄉,鄉幹部一直在思考如何轉型,楊志的探索,無疑為他們打開了思路,“如今,東山鄉的核桃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0畝,一旦立體農業試驗成功,將會在全鄉推廣。”“可見,大學生村官只要願意沉下去,是可以乾出一番事業來。”普格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郭呂剛說,楊志三次續聘,成為普格縣年齡最大的大學生村官,若他願意,條件也符合,他可以一直續聘下去,若想進入公務員隊伍,根據現有政策,楊志機會很大。
  (原標題:愛上創業 “高齡”大學生村官願扎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07atmp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