紐約時報一篇報道,經環球時報貌似很不經意的傳播,頓時激怒了太多的中國人。
  “中國的聲稱耽誤了MH370搜尋”,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5日轉載紐約時報的報道,並配以這樣的標題。紐約時報這篇報道原標題是《中國在馬航客機搜救中的行動被認為傷害和幫助一樣多》。環球時報認為,雖然標題略微客氣,但報道主題只有一個——中國“妨礙”了馬航客機搜救。
  中國有沒有妨礙馬航客機搜救,顯然不是紐約時報說了算的。作為在本次空難中公民受傷害最多的國家,中國對於154條生命的尊重與焦慮,世人皆知、有目共睹。
  所謂“中國的聲稱”,無疑指的是4月5日,中國“海巡01”號船發佈的,關於“探查到了可能來自失聯航班的水下信號”。這個後來被澳大利亞總理新聞發佈所否定的線索,現在成了美國個別媒體諷刺中國的把柄。他們藉由美國國防部匿名官員和分析人士之口埋怨:中國“這一聲明的目的可能在於彰顯其能力,但結果只會令搜尋人員分心並延誤搜尋”。
  MH730失聯40天來,肯定與否定、否定與肯定的線索比比皆是,美媒為什麼單挑中國的刺?這是所有稍具自尊心的中國公民所無法理喻的,被觸怒也在情理之中。事實上,美媒掩藏在報道中的矛盾節點,並不在中美兩國輿論對於中國在馬航事件處理上的分歧,而在挑起中馬之間的輿論和情緒對立。
  MH370至今未見蹤影,美媒直指中國誤事,其實是既想通過對中國的污名化,造成參與搜尋的國家、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對立情緒,又想挑起中國國內民眾對政府決策的反感情緒,可謂一箭雙雕。所以,這篇報道一方面表示,“目前在南印度洋參與搜尋的大多數船隻都是中國船隻”,一方面將中國政府的人道主義情懷、負責任的大國形象,描述成“向本國國民彰顯其意志力和技術能力的絕佳機會”。但紐約時報這番帶有羞辱性質的嘲諷,卻在許多中國人那裡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。
  其實要說耽誤,馬航失聯之後,一次次各種指北向南、指西向東的信息亂象,給世人造成的猜疑更多。用善意的心態去分析,可能是技術的落後;用猜疑的目光去看待,可能是難以言表的內幕。但是,美國個別媒體無視全世界搜尋技術整體落後的事實,卻將中國一次重要線索的公佈可能被證明有誤,用“妨礙”來指責,這種傲慢與偏見,已經超出了技術討論的範圍,而是對一個國家的國格的貶損。這在中國民眾看來是罕見的,也是無法接受的。
  客觀上,這次馬航搜尋,未來一旦水落石出,確實能夠比較出科學技術實力以及在軍事和民事運用上的差距。即便結果未明,中國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,差距也是明顯的。但是,將“目前在南印度洋參與搜尋的大多數船隻都是中國船隻”這個展示中國對失聯生命不離不棄的不懈追尋,視作純粹意義上的展示肌肉,足見個別美媒在國家利益的尋求過程中對於人性與道義、責任與風範的一種“政治失聯”,其掩藏的用心,顯然會被包括中國人在內的、有基本是非判斷能力的人們所不屑。
  反過來,作為一家口不擇言、卻以新聞自由為藉口的媒體,無論其政治背景如何,一慣立場如何,中國都犯不著動怒。MH370失聯40天,像紐約時報這樣指責中國、顛倒黑白的批評報道只有個別。不是別的國家別的媒體批評中國的膽子不夠大,而是中國政府和民眾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雖未必無可挑剔、卻也無可指責。即便在美國,網民對於紐約時報這篇報道,也是批判有加。
  因此,中國無論政府還是公民,對於這類輿論風波,展示大國尊嚴的最佳姿態,不是動怒,不是辯駁,而是用不離不棄的激情與科學技術的發力,繼續尋找那些失聯的生命,哪怕南印度洋只剩下最後一條船隻,船上懸掛的一定是五星紅旗。中國需要的是將紐約時報式的扭曲與貶損,當成一種激勵,一種能量,看到自己技術實力的差距,從而將技術力量的先進、裝備力量的雄厚,當成未來樹立大國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  把失聯的生命看得重些,將無端的貶損看得淡些。這才配得上大國的風範。中國用不著動怒。
  (原標題:面對美媒貶損,中國無須動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07atmp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